在当下已然呈现的实际状况里,新中国设立的开国大将是10位。不过,这10人的确定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固定,而是历经了多次的修改方才确定下来的。最开始的时候,对于开国大将的人数并没有设定明确的限制,到最后才确定为10人。
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拟授名单方面,有15至22人不同版本的说法。其中的15人版具体包括以下这些人员:粟裕是其中之一,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徐海东也在名单之上,其贡献不容小觑;还有黄克诚,在相关方面表现突出;陈赓同样位列其中,他的功绩广为人知;谭政也在这份15人版拟授名单里;肖劲光凭借自身的表现入选;张云逸亦是其中一员;罗瑞卿也处于该名单之中;王树声也赫然在列;张宗逊也被涵盖其中;宋任穷也出现在这份名单上;许光达同样在此列;萧克也在这15人拟授名单范围内;王震也是其中一份子;周纯全同样在这份名单当中。
除了后来已经确定的那十人之外,在另外五位里面,张宗逊、宋任穷以及萧克这几位可都曾出任过野战军副职。既然他们有着这样的经历,那到底是出于何种缘由,使得他们最终还是没能入选?
张宗逊的履历着实不凡,曾参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在经历三湾改编之后,他领受使命,带领着一个排肩负起护卫主席安全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堪称是主席的首任卫士长。
在部队朝着井冈山进行转移的那段时期,张宗逊始终紧紧相随,时刻守护在旁,几乎未曾有过片刻的远离。即便是到了夜晚休息的时候,也是安排得妥妥当当,主席睡在床上安歇,而张宗逊则就在旁边打上地铺,就这样默默守护着,不曾有丝毫的懈怠。
张宗逊有着一段独特非凡的经历,而这段经历促使他获得了极为迅速的成长。在此之后,他陆续担当起诸多重要职务,像是在红一方面军担任第36师师长一职,也曾出任第12军军长之位。并且还担任过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在八路军时期,又肩负起第120师第358旅旅长的重任。之后还任职过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以及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等。再往后,更是成为了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乃至第一野战军司令员等要职,在不同阶段为军事事业贡献着重要力量。
瞧着这一连串的职务,按常理来讲,他是完全具备被授予大将资格的。可实际上他却未获此殊荣,这究竟是为何?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解放战争刚刚拉开序幕的时候,他有两场仗没能打好。
在1946年7月的时候,发生了一场重要的战役,即大同集宁战役。彼时,晋察冀军区与晋绥军区共同集结起了多达十多万的兵力,目标直指横亘在两大解放区之间的大同,展开了猛烈进攻。要知道,倘若能够成功攻克大同这块地方,那么两大解放区便能够顺利连成一片,而且晋察冀的首府张家口也能够就此摆脱腹背受敌这种极为不利的状况。
在这场战役当中,张宗逊担任着总指挥一职,而罗瑞卿则肩负政委的重任,他们分别来自两大军区,皆是各自军区派出的重要首长。此次攻打大同的行动,起初进展得还算顺遂,仅仅耗费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便成功将大同的外围据点一一清除干净了。并且,阎锡山所派出的那些增援部队,也在我方的有力打击之下,全部都被击退了,没有让他们得逞。
然而,彼时驻守在归绥(也就是如今的呼和浩特)的傅作义,在蒋介石那封官许愿的诱惑之下,竟出兵行动了。傅作义使出了一招佯攻凉城,可实际的进攻目标却是卓资,这一策略着实出乎我方的意料。要知道,卓资当时仅有一个旅负责防守,所以很快便被傅作义拿下,落入其手。紧接着,傅作义还派人来和我军进行所谓的和谈,此举致使我方在不经意间放松了应有的警惕。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傅作义竟趁着这个间隙,迅速调集大量兵力朝着集宁发起了猛烈攻击。要知道,集宁可是张家口至关重要的门户,一旦集宁失守,那么张家口可就陷入万分危急的境地了。
当集宁眼看着就要被突破的危急时刻,张宗逊从大同紧急调来的援兵总算及时赶到了。在援兵的强力冲击下,傅部被驱赶到了城外。在这个时候,我军可是占据着人数方面的优势。要是能乘胜持续发起进攻的话,那是极有可能把傅部前来进攻的三个师给一举歼灭掉的。
然而,我方的指挥员觉得胜利已然在握,又体谅战士们一路奔波太过辛苦,于是便做出决定,整整一个白天都未发起进攻,而是让全军暂且进行休整。
在这一阶段的休整过程中,无意间就给敌方创造了可乘之机。当战斗再次打响之际,国民党军队调来了飞机进行支援作战,与此同时,傅作义所部的后方又有三个师迅速赶来增援。如此一来,我方军队的处境就变得极为艰难,一下子陷入了全面的被动局面之中,无奈之下,最终也只能选择从集宁地区撤离。而这边集宁一役遭受挫败之后,对大同的围困行动也没办法再继续维持下去了。更为严重的是,这场战役所产生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它间接引发了后续一系列不利的连锁反应,不久之后,张家口也因此而失陷了。这一连串的变故,实在是让我方在这次的军事行动中吃了很大的亏。
张宗逊肩负着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这一职责,自然是承担相应责任的。在后续的军事行动安排下,他便率领所部返回西北投入到新的战斗当中去了。
起初张宗逊于西北也是身负重任,1947年之际,胡宗南所率的二十多万中央军精锐悍然朝着陕北展开进攻行动。彼时,我党在陕北所拥有的武装力量大致是晋绥军区第一纵队、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第1旅以及警备第3旅等诸多部队,其兵力加起来尚不足3万人。
在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局势时,唯有将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如同握成一个坚实的拳头那般,才能够让力量得以最大程度地施展。基于此情形,中央果断做出决策,成立了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其目的便是要对所有相关部队实施统一的指挥调度。张宗逊肩负起了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这一重要职责。彼时,彭老总正在中央开展相关工作。可以设想一下,要是张宗逊在指挥作战等各项事宜上表现出色,把局面把控得很好的话,说不定彭老总也就无需亲自出山来应对相关局势。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所经历的首战,乃是在西华池与胡宗南部的先锋——整编48旅展开对抗。彼时双方兵力对比,大致呈现出4:1的态势,我方兵力占优,为4倍之数。可未曾料到,这一战下来,我军并未顺利攻克西华池。在战斗过程中,我方付出了颇为惨重的代价,伤亡人数多达1200余人,而歼敌数量仅为1500余人。如此情形,若持续这般打法,那无疑将会陷入极度不利的局面,单是兵力的消耗,便足以让我军陷入绝境,仿佛真会被这般消耗给生生拖垮一般。
正是由于相关形势所需,中央果断作出决定,紧急撤销了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的番号。而后新设立了西北野战兵团,在这一重要的人事安排上,由彭德怀彭老总出任该野战兵团的司令员这一要职。从那之后,张宗逊便始终承担起辅佐彭老总的职责,在其身旁扮演着副手的角色,全力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
张宗逊由于先后在两个职务上遭遇两次失利的情况,最终与大将军衔失之交臂。
萧克在资历方面相较张宗逊而言,着实更具优势。他曾担任诸多重要职务,比如红六军团的军团长一职,肩负着领导军团的重任;在红二方面军,出任副总指挥,于军事指挥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八路军时期,萧克担任120师副师长,为抗击日寇贡献力量。之后,他还出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政委,在那片区域积极开展军事行动与相关工作。再者,萧克也曾是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带领部队奋战在相应战场上。而在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他担任第一参谋长,凭借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经验,为军队的建设与作战等出谋划策、贡献颇多。
这里面的每一个职务可都相当厉害,就拿八路军的副师长来说吧,那可不简单。要晓得八路军总共就三个主力师,除了萧克之外,其余五个担任相关重要职务的人后来可都成了元帅,可偏偏就他和人家的差距拉得这么大。这究竟是为啥?细细说来,其实是有两次大好机会他都没能好好把握住。
“九一三”事件过后,萧克曾提及自身受到了红四军白沙会议以及长征期间南下北上之争这两次情况的影响,感觉自己似乎站错了队。然而实际情况是,在抗战初期的时候,萧克依旧获得了重用。起初,他出任120师的副师长一职,之后还被委派去开辟冀热察根据地。
冀热察这一区域涵盖了冀东、平西以及平北这三个重要部分。倘若萧克能够在此处将各项事业充分发展起来,那便极有可能重新打造出一个如同“晋察冀”般的局面。如此一来,萧克也能够如同聂荣臻那般,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去应对诸多事务了。
冀东大暴动乃是由邓华、宋时轮与高志远一同领导的,他们彼此之间对对方的品性为人极为熟悉。在面临高志远即将被处决一事时,邓华和宋时轮特意前去找到了萧克,想要为高志远说情,可最终却并未起到任何作用。也正因这件事情,邓华和宋时轮二人对萧克心里都生出了些许意见。没过多久,他们二人便先后调离了此地。
如此这般,萧克手头可用之人所剩无几。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别说是谋求势力扩张了,就连在平西这块地方,都始终未能完全打开局面。兴许是察觉到自身受到的诸多限制,萧克便将大量的精力都倾注到了撰写小说这件事上。在平西的那几年岁月里,他精心创作出了一部多达20多万字的军事小说。
在1942年2月的时候,冀热察挺进军的番号被取消掉了,萧克也随之被调职,担任起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这一职务。可以说,在这一阶段,算是他头一回没能抓住机遇。
在1946年6月的时候,晋察冀军区进行了野战军的重组事宜,而萧克肩负起了野战军司令员这一重要职责。彼时晋察冀地区呈现出的整体状况,和华东地区有着颇为相似之处。倘若萧克能够带领所部成功打出几场极具典范意义的战役,那么他要成为华北地区如同粟裕那般出色的将领,也完全存在着极大的可能性。
在解放战争刚刚拉开帷幕之际,晋察冀野战军的作战情况却不太乐观,出现了接连失利的状况。张家口、承德这两座重要城市相继失守后,晋察冀地区与冀察热辽地区之间的联系便被敌人无情地切断了。而萧克在这样的局势下,很遗憾地没能抓住可以让部队重新崛起的契机。就在同年的12月,晋察冀军区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那就是撤销野战军的指挥机构。
在1947年4月的时候,朱老总亲自来到晋察冀军区对相关工作予以指导,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晋察冀野战军得以重新组建起来,而司令员这一要职则由杨得志担任。打这之后,萧克便投身到教育相关的工作当中去了。一直等到四野马上就要南下作战之际,他这才出任了参谋长一职。
彼时已然不存在什么重大的战事了,如此一来,萧克便也失去了建立功勋的契机。
宋任穷可是一位资历深厚的老革命,他投身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之中。在其革命生涯里,先后出任诸多重要职务,像红28军的政委,八路军129师政治部的副主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的政委,平原军区的代理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二纵的政委,还有华东野战军的第三副政委等等,在不同时期的重要岗位上都贡献着重要力量。
在评选大将名单的过程中,就他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减分项。然而,组织在进行综合考量时,注意到大将名单里已然有谭政作为政工方面的代表了,并且出自中央红军的人员数量也比较多。基于这样的情况,宋任穷很遗憾地在此次评选中最终未能入选。
宋任穷在后来取得了颇高的成就。在80年代的时候,他曾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等重要职务,已然是一位副国级的领导人。